:“现在加入诸侯联军攻伐魏国,这个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虽然能光明正大地攻伐魏地,但是太龌蹉了,寡人不屑为之!更何况我们赵国和魏国同出三晋,这个时候理应同气连枝,共御外敌!”

    安平君赵成闻言,赞同地道:“君上说的没错。凡出师,必有名!出师无名是为不义之师。君上,臣弟以为我们可以打着援救魏国的旗号,借道邺城,去驰援大梁。”

    肥义说道:“安平君,可是救援魏国,对于我们赵国有什么好处呢?加入诸侯联军的阵营里,现在还可以趁势攻打魏国的城池,扩大我们赵国的疆域,开疆拓土。”

    “可是援救魏国的话,我们还要面对宋国的虎狼之师,至少要出兵十万以上,才能解了大梁之围啊!而且,大梁已经等不及我们赵国的援救了。老魏王也决定跟宋人签订城下之盟了,这个时候想要插手诸侯联军伐魏的战事,谈何容易?若是宋国罢兵了,魏军也偃旗息鼓了,宋军的兵锋将直指我们赵国啊!”

    肥义的这个忧虑是有道理,赵语点了点头,又看向了一旁的赵刻,问道:“上将军,你有什么看法吗?”

    赵刻是一个有头脑,文韬武略一应俱全的上将军,而且眼光独到,很有大局观。赵刻听到国君的询问,不由得出声道:“君上,臣以为这个时候伐魏的确不应该。安平君和相邦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不管是趁势攻打魏国的城池,还是援救魏国,其实对于我们赵国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趁势攻打魏国的城池,我们可以开疆拓土,饮马汲水,随时威胁魏国的都城大梁。而救援魏国的话,我们赵军也可以联合韩国的军队,驰援大梁,借此大涨我赵国的声望,则三晋霸主的名望将于我赵国实至名归,我们赵国可自此而取魏国而代之,成为中原的霸主国。”

    “不过。”赵刻又道,“君上,臣以为此时我们不应当马上驰援大梁!且不说调兵遣将,联合韩国出兵需要不少的时间,而且时间上已经赶不及了。我们不应该攻伐魏地了。”

    赵侯诧异地问道:“上将军何出此言呐?难道对于这么一件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事,我们赵国还能坐视不理不成?”

    赵刻摇头道:“非也。君上你细想一下,魏宋两国已经在谈判,准备签订城下之盟了!恐怕我们的大军还没集结起来,魏国已经迫不及待地割让城池疆土,罢兵止戈了。”

    “而魏国将会割让那些城邑呢?宋国和诸侯联军已经攻占了白马、酸枣、黄池、平邑还有柏、栢等十多座魏国的城池了,但是这些地方都是靠近魏国的腹地,靠近魏国的都城大梁的城池,难道魏国的君臣会把这些城池土地都割让给宋国吗?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刻掷地有声地道:“所以魏国能割让给宋国的城池疆土,必然是北部的邺城、繁阳、顿丘、朝歌等十多座城池方圆近七百多里的疆域!”

    “君上,臣以为,与其打着驰援大梁或者是趁火打劫的旗号,太牵强了。不如等到宋国接受了魏国的这些城池,咱们赵国再出兵,联合韩国、魏国一起攻伐宋国占领的这些城池,可以打着‘收复失地,恢复三晋故土’的旗号,此为师出有名也!”

    “大善!”赵侯不由得拍手叫好道。

    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啊。

    魏国在东部没有多余的城邑土地割让给宋国了,因为靠近国都大梁的都是腹地,都是富庶之地,老魏王怎么舍得拱手让人呢?所以魏国只能是出让北部的十几座城池去满足宋君偃的胃口了。

    而且把这些城池割让给宋国,也说不上什么吃亏的,至少老魏王心里还能安慰一下自己。让宋国的虎狼之师去跟赵人硬怼,正好给了我们大魏国一道屏障!

    赵刻的确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啊,瞧瞧,此时攻伐魏地是趁火打劫,只怕这出师的名头也有些牵强,做出来也会被列国耻笑的。

章节目录

桀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桀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