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放开盐禁了吗?朝廷不在官营盐了。

    盐铁官营,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盐铁都是朝廷官员,那是朝廷主要的财政来源。这就放开食盐官营了?不少人都不敢置信的看着李中行,自己没听错?

    “两淮一共四十六座盐场,一家最多可拍三座盐场。”

    “盐场有多赚钱,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有一点我要说在前面,那就是每家盐场,我们内务府都要占六成股子。剩下的四成,才是你们承包的。”

    众人一愣,果然,内务府占六成,也就是说朝廷要占六成。

    赵良听着李中行的话,大脑不断的翻转,思考着整件事情。废除了盐引,朝廷法卖盐场四成股子,这里面有赚头吗?稍稍想了想,赵良就能回答自己:有!

    “李大人,陆某有一事相询啊!”

    在赵良琢磨的时候,陆仟站起了身子,对着李中行抱了抱拳,然后说道。

    李中行笑着说道:“陆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如果陆某买了这四成股子,那么这盐场谁来管?是朝廷派人,还是我们派人?每年赚的钱,是不是liù sì分成?”陆仟开口直接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李中行笑着说道:“陆先生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这里有一份章程,是关于盐场发卖的,大家可以拿回去看一看。”说着李中行对着旁边的人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盐场的事情就先说到这里,下面我说说大明航运的事情。”

    众人又是一愣,这个大明航运是什么鬼?盐场就这么说完了?

    “大明航运,顾名思义是走货的,这个航运由内务府牵头,每个府只收一家,暂时只在两淮找人。新成立的大明航运,走的第一样货就是盐。”

    “凡是两淮盐区出产的盐,全都要由大明航运来走。”

    事实上这就是一支专门的运输队,或者说是朝廷成立的运输部门。在这个年代,运输永远是绕不过去的坎,转运过程之中的巨大耗费,真的是不可承受之重。

    以内务府为主,以加盟的方式为辅,以食盐运输为先锋,组建一支专业专门的运输队伍。

    将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分开,防止有人搞事情,这也是目的之一。打造大明食盐的产运销一条龙。彻底将盐的利润握在手里面,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盐的产量。

    下面没人说话,全都在琢磨着这里面有多少好处。

    “这本是关于大明航运的阐述,大家可以拿回去看一看!”李中行又让人发了一本册子给众人,然后才继续开口说道:“下面咱们说说关于成立大明盐业的事情。”

    大明盐业?这个又是什么鬼?

    “与大明航运一样,大明盐业也是每府招收三家,作用也很简单,那就是卖盐。盐从盐场运出来,由大明航运运送,最后交到大明盐业的店铺里面。”

    “凡是加入大明盐业的店铺,可以在本府销售食盐。”

    众人这一次算是听明白了,说是不官营了,可是这和官营也没什么区别了。管的更严了,能弄虚作假的地方就更少了,想要做手脚,只能贩私盐了。

    “这里有一份关于大明盐业的章程,大家也可以拿回去看一看。”

    虽然李中行说的欢乐,可是他心里面明白,这一次的事情仅限于两淮盐区,而不是整个大明。用皇上的话说,这就是一个试点,效果好了,后续才会推出去。

    两淮盐区是大明最大的盐区,在这里行得通,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行得通了。

    在这三个差事里面,最难得是大明航运,卖盐和盐场抢的人肯定很多,运盐估计想干的人不多,运输是一个苦差事,而且容易出问题。

    可是李中行知道,在这三件事情里面,皇上最看重恰恰是运盐。

    设立盐引的初衷是为了往边关运粮,只不过这个政策在成化年间废除了,商屯也不见了,皇上这是想从建立运输系统,将来肯定不止送盐那么简单了。

章节目录

万历驾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橘白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橘白衫并收藏万历驾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