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岂不是辜负了丞相的看重,辜负了朝廷的信任?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劝说一下兄长?

    王训只觉得有些纠结。

    冯永却是没注意到王训的矛盾心情,继续对赵广说道,“这纺车和织机,一般人自然是能做得来的。可是我想要做些改进,却非得熟手工匠不可,不然是要误了大事的。”

    “既然兄长如此说,那小弟就去试试。”赵广点头,算是应了下来。

    作为官二代,他就算是没有像自家大兄那般进了官场打滚,但却也是听说过官场的事情,暗地里操作这点小事,算是基本操作。

    “不是试试,是尽全力!”冯永提醒道,“你可别小看了这纺车的改进。若是我所料不差,如果按阿梅的想法,改完后这纺车,少说也可比如今快上三四倍。”

    “三四倍?”赵广一听,登时大吃一惊,就连一贯盲目相信冯永的王训都不敢相信。

    冯永嘿嘿一笑,也不解释,心道这只是往少了算。

    手摇纺车,用的是左手拉线,纺车上的纱锭也只能挂一个,如果把两只手都解放出来,那少说也是快一倍,在这个基础上,再多挂上一个两个纱绽什么的,又有什么问题?

    冯永刚才之所以突然乐成那样,就是想起了前世书上对珍妮机的叙述,说是比以前的纺车多挂了不少纱绽,工作效率比以前快了多少多少倍。

    而黄道婆的故事就更熟悉了,说的正是手摇纺车改成脚踏纺车,一锭改三锭的故事。

    冯永就是按这个故事模板做的估算。

    不说赵广和王训,无论是换了谁,也肯定是想不出来,冯永对只是一个小婢女的小小想法,究竟会有多么看重。

    因为也就只有冯永这种从后世过来的家伙,才明白每一次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对一个行业,会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工业革命说到底,不就是因为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

    冯永自然是不敢奢望自己能有多大出息,闹出个什么工业革命出来,但是提高出线产量,加快赚钱速度,还是很有兴趣的。

    改进纺车自然不会那么顺利,总是要不断做试验的。

    但是说白了,这个改进就是给纺车加一个动力装置,再加上冯永又有了具体的理论模型(画草图),只要按这个方向去做,多做几次,就不可能做不出来。

    所以说熟练的工匠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试验的时间。

    “三三四倍,那岂不是说,一台纺车就足以纺出一台织机所需要的线?”

    王训对于自家兄长所要做的事情,一向是很关心的,所以对纺纱织布这件事情,他也曾细细地打听过。

    如今的手摇纺车出线很慢,三四台纺出的线,才能满足一台织机织布所需。

    而织出来的布多少,又是关系到自己能分到多少钱财。

    也就是说,如果真能改成,自己能拿到的钱财一下子就多了三四倍?

    赵广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兄长不必说了,此事若是一日做不成,小弟就呆在阳安关一日,磨死阿舅也务必要促成此事。”

    王训则是想道,这个事情,事关重大,我如何能轻易因为小节而去劝说兄长,如此不是误了大事?嗯,那些话,我就当没听到好了。

    阿梅听着自家主君的话,默默地守在门口,不让任何人接近。

    关上了门,只传来一些模模糊糊的声音,倒是到了后面,只听得赵郎君一声大叫,也不知是主君把那赵郎君如何了?

    想起刚才屋内的事情,阿梅自己三魂六魄吓得没了两魂三魄,不禁暗想道,这赵郎君,当真是应该被主君多教训几下,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乱嚼舌根。

    正在胡思乱想着,只听见屋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的三位郎君鱼贯而出。

    走在前面的主君脸色有些不好,扶着腰,走路晃晃悠悠的,跟在后面的赵郎君却是一脸喜色,脚步轻快。

    这情景让阿梅不禁有些惊愕。

    冯永看向阿梅,眼里却是充满了满意的神色:“阿梅,今晚记得来我屋里。”

    此话一出,赵广和王训看向阿梅的眼神就有些暧昧了。

    “兄长,这阿梅,不错,当真是不错。”赵广凑过去,露出古怪的笑容,同时又对阿梅伸出大拇指,“阿梅娘子,你很不错。”

    连跟在最后面的王训都是一脸赞同地看过来,微微点头,算是跟着阿梅打了个招呼。

    同时心里在想着,兄长不愧是兄长,手腕果断决绝,这纺车之事,莫说是关系到自己兄弟几人的身家,就连那丞相,估计亦要关注几分,毕竟那羊毛也是要用到纺车的。兄长当即把她收入房内,也算是绝了任何后患。

    阿梅只觉得全身的热血都冲到脑门,晕乎乎的不知所以,只是机械般地本能向冯永回礼:“是,遵主君命。”

    “去帮我烧些热水,刚才太乱了,身上脏得不成样子,我要沐浴。”

    冯永却是没注意阿梅的异样,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蜀汉之庄稼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甲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甲青并收藏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