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这些都识字的宫女,太监,只要应天府这边,百姓能接受他们教孩子,也就等于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

    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等到第一批接受了拼音教育的人成长起来,他们自然能看到拼音教识字,会比死记硬背更加有效果。

    不过他还没有算,他既然在皇室用拼音教学,民间百姓哪有不有样学样的呢?

    在这个集权社会,他的偏好,就是全国人都要跟着一起喜欢的。

    一年级的教材很简单,也就是拼音,看图识字,乘法表这些。

    除了这些,朱瞻基也让后宫妃子们编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用浅显易懂的对话方式,解释世间的一些自然现象,甚至是大道理。

    这才是培养一个孩子对一切未知产生好奇,甚至探索之心的最佳方式。

    朱瞻基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全部都能成才,但是只要不拖后腿,不管在哪方面都有所展现,就足够了。

    这个学校真正的学生只有十五个,老师的数量却多了几倍,每个孩子的贴身太监和宫女也在学校里面做义工,但是上课期间,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地遵守校规。

    朱瞻基在教育上帮不上忙,但是在学校里建了一个游乐场,让他们在上课之余,有个能玩耍的地方。

    当然,也免不了偶尔出去偷一下腥。

    对此,不要说他的后妃们,哪怕就是那些文官,也没有当一回事,跟大部分帝王相比,朱瞻基的私德好的几乎无可挑剔了。

    三月十日春闱结束,而朱瞻基短暂的闲暇时光,也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将会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朝廷需要从这一万多举人里面挑选出来一千多进士,而他,也要从这些人里面,挑选出一些种子。

    如今是明初,不是人才泛滥的明末。所以如今每科选中人数虽然不会超过五百,但是选用人数却超过一千。

    永乐一朝,如今经过了六次春闱,每次选用人数都超过了一千二,凡是三甲,哪怕殿试被黜落,也会与其他人再次筛选,选为庶吉士,委任官职。

    这主要是因为明初到处都缺读书人,到处都缺官员。

    不过这几年朱瞻基任用了不少工匠为官,这一科,他决定从严选拔。

    后世每次只选三百多人,他也应该这样做,让那些读书人都知道,当官不仅仅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春节期间,事务繁忙,明天又有朋友结婚,要去帮忙,还要给他跑几百里接亲。明日中午不喝酒,尽量早点回来更新。请大家体谅,初九以后,恢复正常更新,我也开始慢慢还债。)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