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解甲归田的老将,跑去养花,这事情太有趣了,立刻引起了叶华的好,当然了,真正让他在乎的是花园口,毕竟这个地方在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叶华不敢确定,会不会发生惊人的巧合,但是他不敢有半点松懈,更何况他手可用之才太少了,不能放过一个!



    慕容德业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说话还动不动脸红,但是叶华旁敲侧击,也问出了好些事情……原来慕容家还真是世代将门,慕容延钊的爹叫慕容章,他们的祖,甚至能追溯到十六国时期的燕国鲜卑慕容氏……当真是好几百年的豪门,非寻常。请百度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可是在叶华的脑海里,却迅速闪过了两个名字,“慕容复,慕容博”,奶奶的,这不是传说的姑苏慕容氏吗?



    还真别说,老先生某庸的确是以这个慕容氏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只不过真实的慕容家人可没想过要恢复什么几百年前,昙花一现的大燕国,他们不但没有心怀不轨,相反,还忠心耿耿。说起来,慕容氏复国,跟潘美害杨业,武大郎夫妻不和都能放在一起,并称人制造的“三大冤”!



    慕容延钊出身将门,后来追随郭威,等郭威称帝之后,担任西头供奉官。



    慕容延钊算是大器晚成的人,他在前期并不受到重用,直到高平一战,立下赫赫战功,柴荣提拔他担任副都检点,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后来征南唐,平荆湘,辅佐赵大,黄袍加身,他都立下了大功,成为北宋的开国重臣,赵大以兄视之,非常尊重。



    当然了,有人说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交情非寻常,那也是扯淡,因为慕容延钊赵匡胤足足大了十四岁,北宋刚立国没几年,慕容去世了,弄得赵大非常伤心,还追封为河南郡王,以示哀荣。



    慕容氏后代将才辈出,豪门煊赫,却没有什么人造反,更没人惦记着复国……这是历史的慕容一家,不过当叶华出现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如郭威登基之后,更加强调恢复汉家河山,以此来拜托以臣弑君的骂名,收拢人心。



    既然是恢复汉家河山,慕容延钊祖是鲜卑人,自然受到了排挤,加之编练新军,原来的禁军不断被裁撤,慕容延钊坐了冷板凳。



    和其他心怀不满的人不同,慕容延钊自觉仕途没有希望了,主动请辞,退归林下。他的老家在太原府,如今被刘崇占据,慕容延钊迁居到郑州附近的贵家庒居住。



    虽然出身不错,可慕容延钊手头没什么钱,甚至可以说十分清贫,只有朝廷赏赐下来的二百亩田。



    慕容家人口不少,光是没成年的孩子六七个,想要养家糊口,压力还不小。



    慕容延钊琢磨着光是种田不够开支,小时候家里还兴旺的时候,有个老花匠,专门侍弄各种花卉,慕容延钊跟着他学了不少经验。



    如今解甲归田,养花为生,也算是风雅的妙事。



    慕容延钊拿出二十亩田,专门种花。



    有人要问,种花能挣钱吗?



    发出这种疑问,只能说明你太低估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了。



    从贵家庒向西二百里,是洛阳。



    隋代开始,洛阳栽种培养牡丹,盛唐之时,洛阳牡丹更是天下闻名,每逢花开时节,迁客骚人,花海人潮,盛况无与伦。



    虽然战乱削弱了牡丹的魅力,但是却没有断绝传承。



    随着原恢复了太平,百业兴旺,商贾往来,名贵的花木又重新受到了青睐。



    不但是富贵之家喜欢,连生活不错的市民百姓,每逢过年,也都愿意在家里摆两盆花,增添点喜庆的氛围。



    慕容延钊的眼光还真够毒辣的,第一年冬天,卖出了三百贯,起种粮食多了十倍不止。



    到了第二年,他的花不但卖到了郑州,还卖到了邻近的怀州,孟州,甚至是开封……赚了千贯。



    慕容延钊干脆在家里弄了个大花园,又修了小桥流水,吸引周围百姓过来游玩观赏,有些小贩趁机来摆摊经商,居然又变成了集市。



    因为是在慕容家花园的前面,所以人们干脆管这一片叫“花园口”。



    叶华听慕容德业的介绍,大感意外。



    “真是没想到,令尊还是个风雅之士,我家里可不了,祖母把花园都给铲了,种蔬菜哩!”



    谈了一些话之后,慕容德业不那么拘谨了,他笑道:“父亲说过,不慕名利,不图富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桃源芳草,远离庙堂,自有一番趣味。”



    叶华笑了,“不愧是世代将门,知趣高雅,果然不一般……对了,你又怎么会投军呢?”



    “这个……”



    慕容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邻居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