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其种种敛财的门道,只怕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可仅仅这些,让柴荣暴怒!



    “他们损害的是朕的江山社稷,可朕的官员,却不惜以身试法,庇护歹人,他们到底是朕的臣子,还是朕的仇敌?”



    柴荣大声咆哮,疯狂发泄!



    从查抄相国寺开始,柴荣的火气不断积累,直到今天,彻底爆发出来!



    “百官都不能信了!没有人有真心!他们一个个都是白眼狼,吃着朕的,喝着朕的,反过头,还要算计朕!”



    “这样的官吏,还养着干什么?杀!杀!全都杀了!”



    叶华低着头,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柴荣也仅仅是一时愤怒而已,百官固然让人失望,但是把他们都杀了,偌大的天下,柴荣一个人可玩不转。



    这帮人必须要用,只是纵容不得,需要好好监督起来。



    “可惜,一个卢多逊太少了!朕要降旨,夺情起复,让他好好安心效力,朕还要亲自去卢府,祭奠老夫人,她给朕生了个好儿子!叶卿,你也跟朕一起去,朕要让天下人看看,只要实心用事,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



    好嘛,卢多逊一下子成了柴荣眼睛里的宝贝疙瘩儿。



    “叶卿,你还知道谁和卢多逊一样,朕也要提拔,朝太缺能做事的人了!”



    叶华很无奈,进士出身的官吏本不多,像卢多逊这样的更少了,“臣实在是不知道,朝堂之,怕是没人能像卢大人这样……”



    “朝堂没有,那民间呢?”柴荣突然问道。



    “民间,民间自然不乏义士,可他们如何能替朝廷做事?”叶华道:“自古以来,用官无非是举荐和考察,不管是哪一种,普通百姓,都是无缘参加的。”



    “这是朝廷用人的弊端!”柴荣气愤不已,“叶卿,你主意最多,有没有折的办法,替朕找出一些人,能监察百官?”



    叶华想了想,突然一跃而起,他扭头跑回书房,捧来了一本《史记》,放在柴荣的面前。



    “陛下,西汉元鼎二年,当时,‘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所谓的‘直指始出’是‘绣衣使者’诞生的标志。绣衣使者是御史的一种,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设官员,但这些人是汉武帝专门挑选、为办理专案特设的,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冷若冰霜,不讲情面,很能震慑大小官员。”



    “只是绣衣使者后来变了味,良莠不齐,很多人为了立功,不惜捏造诬陷,兴起大狱,如巫蛊之祸,是绣衣使者的头领江充办的,武帝晚年的很多荒唐事,绣衣使者,有不小的罪责。”



    叶华介绍完毕,闭口不言,作为臣子,只能提供建议,不能替皇帝做主,尤其是要把正反两面的情况都说明白,不能光讲好的。



    其实和绣衣使者最相似的是大明朝的锦衣卫,或许朱元璋是参考了汉武帝的经验,设立了锦衣卫。



    而且二者的职能和发展脉络都很相似,最初都起到了监察百官,肃清吏治的作用。但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有些不肖之徒利用手里的权力,损公肥私,胡作非为。



    他们很快从监督者,变成了违法者,而起起官员,贪赃枉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柴荣背着手,思索了半晌。



    “绣衣使者的确于官风吏治大有裨益,但绣衣使者权柄太重,如果落到心术不正之人的手里,只会败坏朝廷大事,不可不防!”



    “陛下所言甚是,此辈人物,是一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全凭天子裁决!”



    柴荣突然笑了,“叶卿,朕一个人,能有多少精力?哪能顾得过来这么多的事情!这样吧,群臣当,朕也只相信你不会胡来,我大周的绣衣使者,交给你负责,替朕把百官管起来,如何?”



    

章节目录

我的邻居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