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的登基典礼非常简单,他不想把金钱和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俗礼面,父皇刚刚驾崩,身为人子,在父皇尸骨未寒的时候,大肆庆祝,实在是说不过去,虽然历代皇帝都是如此,但是柴荣却刻意低调。请百度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在所有人都猜测这是个老实皇帝之时,柴荣的大手笔一个接着一个,除了处置禁军和藩镇之外,又开始着手人事调整。



    三司副使赵普首先得到重用,柴荣提拔他担任枢密副使,特别降旨,让他和薛居正轮流升堂,共同处理政务。



    别小看这一道旨意,同样是担任副手,差别很大的。



    如在三司的时候,李谷是老牌宰相,资历地位,都不是赵普能的,因此升堂坐班全是李谷一个人,三司使的大印也在李谷手里,他分给赵普多少政务,赵普才能处理多少,丝毫没有做主的权力。



    可是到了枢密院,有了这道旨意,赵普等于是和薛居正对掌枢密院,权势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柴荣将如何对付藩镇,如何筹备武学,增强战力……整个一大摊子,都交给了赵普。



    至于赵普留下的三司副使,柴荣提拔了翰林学士王朴担任。



    此人今年正好五十岁,不年轻,但是在官场,他却是彻头彻尾的新人,王朴是六年前的进士,当时还是后汉朝,王朴见朝政昏暗,烂杀老臣,知道迟早要出事,他从京城潜逃,跑去邺城,投靠郭威。



    当时正好遇了柴荣,给柴荣当节度使掌书记。



    看着眼熟吧,王朴之于柴荣,相当于魏仁浦之于郭威!



    身为谋主,王朴小心谨慎,一直在替柴荣谋划,简直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由于他行事低调,且不轻易和任何大臣来往,叶华接触的非常有限,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



    但是王朴却是个厉害的角色,前不久的叛乱,李重进反水,是他的手笔。



    柴荣登基之后,感激王朴的功劳,立刻把他提到了翰林学士的位置。翰林学士历来都是很好的进身之阶。



    典型的事少钱多离家近……通常情况下,在翰林学士干一段时间,有希望擢升东西二府,再进一步,宣麻拜相。



    魏仁浦走了这么一条路,如今王朴是踩着老魏的晋升之路,速度更快,才几天的功夫,担任了三司副使,财权在握,深得皇帝的宠幸。



    王朴进士的时候,四十四岁,不是这个人笨,相反,他极为聪明,从小是神童。可聪明人,往往容易干糊涂事。



    王朴读书的时候,培养了一大堆怪的爱好,对不起,这不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后世,也没有特长招生,所以王朴一直蹉跎,瞧瞧他都干了什么吧!



    王朴精通阴阳律历。他受命校定大历,考证诸历法之失,与司天监共撰《显德钦天历》,在唐《崇玄历》基础多有改进,构造九服晷影函数,还是个数学家。



    王朴也通晓音律,考证雅乐,得八十一调,并造“律准”,诏有司依调制曲。定七声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再现并留传,著有《律准》行世。



    他对军务还有研究,了一篇《平边策》,柴荣十分赞叹欣赏。



    除此之外,王朴还精通易经,算卦的本事也非常了得。



    这不,柴荣问他能当几年皇帝,王朴回答:“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柴荣听完,以为他能当三十年皇帝,所以才有了和叶华的豪言壮语。



    可是在叶华的眼里,王朴是十足的神棍了,根本是大骗子!当然了,算王朴知道了历史,柴荣只当了六年皇帝,人家也会微微一笑,毫不感到尴尬,作为一个神棍,穿凿附会的本事,那是天下一绝!



    他说三十年,指的是柴荣的寿命,这不,柴荣也没活到四十啊,所以他的推算还是对的……



    把王神棍放在一边,最后被柴荣点名的是卢多逊!



    这小子年纪轻轻,刚刚进士,头角峥嵘。前不久,他带头弹劾冯道,把老太师给赶出了京城,闯出好大的名声。



    本来人们都以为他是郑仁诲是一伙的,处置谋逆乱贼的时候,应该把他给砍了,谁知道不但没有被砍头,还被调入开封府,当了判官。



    虽然官职不算显赫,但是别忘了,柴荣在登基之前,可是开封府尹,能进开封府当官,都是天子的心腹。



    人们这时候才猛醒过来,郑仁诲倒霉,一点都不冤!



    你老家伙也不瞧瞧,柴荣在你身边安插了多少人。



    “叶卿,卢多逊当时弹劾冯太师,的确是奉了郑仁诲之命,不过却是我同意的,私下里,我给冯太师写信,老太师也觉得身体承受不了,索性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邻居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