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紧盯着叶华,他很想从叶华的眼神里得到鼓舞,毕竟这是他苦心思索的办法,非常需要有人支持,而叶华是最好的人选,只是赵普要失望了,叶华默然半晌,才缓缓道:“你恐怕还有更多的建议,都一起说出来吧!”



    诚如叶华所言,如今仅仅是军粮一案,赵普大可以书柴荣,没必要来找叶华,既然来了,表明赵普有更大的野心,远远不是设立个转运使那么简单。请百度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赵普深深吸了口气,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札子,恭恭敬敬摆在叶华的面前。



    “这是我为陛下拟定的韬略,还请侯爷过目。”



    叶华颔首,他拿了起来,翻开观看。叶华看得不快,他仔细品味每一句话,赵普的心血结晶,当然不同凡响。



    在札子当,赵普提出了十二个字的方略。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这十二个字,是针对地方藩镇,可也是针对这次暴露出来的弊病。



    柴荣借着高家的事情,收回了藩镇的继承大权,各地节度使,节度副使必须由朝廷指派任命,人马调度,也需要服从天子旨意。



    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要想彻底消灭藩镇,还有很多功夫要做。



    赵普建议,收回节度使的人事,财税,刑名等权力,将节度使的职权限制在有关军事的方面,其余东西不许碰触。



    安排转运使,征收粮食赋税,既负责将钱粮运到京城,也负责承接京城的物资,转移地方和军。



    节度使没法碰触财税,也没法肆意扩军,私自壮大自己的力量。



    针对那些还有不小势力的地方藩镇,则要求他们把精锐兵力交来,编入禁军。同时还要限制将领家丁随从的数目,防止他们做大……



    这一连串措施用下去,环环相扣,密不透风,全都打在要害之处。只要能做到一半以,困扰两百年的藩镇弊端,必将彻底解除,叶华是半点怀疑都没有,毕竟历史赵家兄弟是这么干的,珠玉在前,只是大周要重蹈覆辙,变成“弱宋”吗?这真的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叶华在问着自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赵普很想说服叶华,他诚恳道:“侯爷,拿这一次的亏空来说,这笔账还真不能算在政事堂,也不能都算在官身,这根本是一笔糊涂账。”



    赵普问叶华,“侯爷,你知道眼下地方,军占了多少?”



    “应该有一半!”



    “是六成!”赵普无奈叹道。



    所谓“军”是唐代在边境驻守部队的称呼,大的叫军,小的叫守提,自从五代以来,军变成了一种行政区域,由于战事越来越多,四分五裂,各种“军”也越来越多,翻开五代十国的地图,原来熟悉的地名都变成了“某某军”,让人看的是一头雾水,昏天黑地,根本闹不清楚。



    按照规矩,军,是隶属于府州之下,县一级要高,但是不辖县。



    可是在有兵是草头王的时代,军头们怎么会听知州知府的安排,那不是笑话一样吗!



    因此几乎所有的军都凌驾于府州县之,节度使也顺势成为了地方长官,不但握有军权,还有民政大权。



    拿这次来说,政事堂下令,要给前线输送粮草。



    普通的州县会听从命令,如数调拨,当然了,其贪墨也不在少数,甚至是非常惊人。但是相那些“军”,情况好不少了。



    地方的节度使,为了扩充势力,当然要贪墨粮饷,侵吞国库民财,壮大自身力量。



    大周治下,有一半以,都控制在各种“军”之下。



    试想,一半是臣说了算,一半是武夫当权,彼此犬牙交错,错综复杂。



    面对这么个糟心的局面,不出问题才怪!



    针对这次的弊案,也是针对藩镇割据,赵普提出了他的全套方案。



    除了那十二个字之外,他还建议废军,改成州府,派遣官,治理地方。这样一来,能做到下一心,如臂指使。遇到了军情,武人专心打仗,官专心后方,各自负责一摊,能通力配合,再无差错。



    当真是好办法!



    叶华暗暗叹息,没错,这是历史,“大怂”所走的路子,赵普是提前拿出来,要给大周用了。



    难怪赵普要找自己,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是别想说服皇帝,别遑论落实下去。



    说起来,赵普也算是慧眼独具,只要叶华愿意点头,成了一半。而且凭着功劳,赵普完全能一举杀入政事堂。



    现在那几位宰执相公,范质长于法令刑名,王溥长于学,魏仁浦精于算计,李谷是理财能手,薛居正办事的能力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邻居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