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瑾菡伸手弹了弹张正书的脑门,轻笑道:“你想甚么,我还不知晓啊?看你要弄个武侠小说,知道你想学武了。 ”



    张正书把她的柔荑握得更紧了些,说道:“我也是想锻炼锻炼而已,你瞧我这身子骨,虽然之前好多了,但还是有些‘弱不禁风’的。万一到了洞房那日,都……”



    “啊……”曾瑾菡没想到张正书说着说着不正经了,登时燥红了脸颊,红扑扑的,一路延伸至耳垂,煞是好看。张正书也没想到,他这句故意撩逗的话,居然会让曾瑾菡起这么大的反应,鼻端嗅着那若有若无的兰香麝气,张正书也是一阵心神摇曳。



    “你这人,好生可恶!”



    曾瑾菡挣脱了张正书的掌控,羞红的脸颊啐道:“说这些臊人的话,和那些腌臜之人有何区别?”



    张正书故意装出一副不明白的模样,说道:“我说的是实话啊,身子骨不好的人,到了洞房之时是很危险的,万一得了马风……”



    “呸呸呸,你还说,你还说……”



    曾瑾菡挥动着小粉拳,逮住张正书是一阵捶打。好在这种捶打,更多的是情侣间的打情骂俏,张正书则故意大呼小叫的,让曾瑾菡更是羞煞了脸颊,白透红的肌肤,看得张正书是乐不可支。要是生活日日如此,没有烦心的事多好?



    打闹了一阵之后,曾瑾菡因为惊动了京华报社的僮仆,而不得不红着脸跑开了。



    而张正书脸皮厚,则好似没事人一样,大大方方地去忙自己的事了。



    这一次,张正书要去码头,去解决船队的问题。



    没错,是曾家的船队,因为过得两三月到封冻期了,超市想要冬日开张的话,必须提早去解决南边特色货物的问题。不然的话,那这个超市没有意义了。在冬季,是丝绸的滞销期,因为没有人会选择冬天穿较轻薄的丝绸,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较厚的蜀锦之类的锦缎。所以,曾家船队在冬日是很清闲的,即便是秋季,也不见得有多忙。所以,张正书是瞧见了这个时机,才租下了曾家的船队。



    “小官人,你这是要去哪啊?”



    刚刚带着来财出门的张正书,被那两个皇城司亲事官给缠来了。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出城!”



    “小官人,王公事说了,让我们两人日后专门负责小官人的安全……”



    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还没说完,被张正书打断了:“知道了,你们以后跟着行,没事别出手,知道吗?”



    张正书这两天招募武人,也算是略懂得怎么看一个人的武技高低。总的来说,看着这人是不是手关节有厚茧,再看看他的眼睛,是不是有精光隐隐表露。如果符合这几条,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了。



    很明显,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是这样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两人还是王庆的心腹。



    不过,张正书本来也没打算隐瞒谁,他做的生意不是一般人能模仿得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让皇城司看着看着吧,只要不出来搅和那没事了。



    摆平了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张正书才带着来财,直往东水门而去。



    东水门是汴河流经的城门,因为有汴河的灌溉,汴梁城才能作为北宋的都城。如果不是汴河,那么汴梁城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口的。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天吃掉的粮食都不知几何了。看着汴河往来不绝的船只知道了,这一条宋朝境内最繁华的河流,大小船只吆喝着声音,慢慢地驶入城。船只一过栏门,还要小心撑驶,免得与对面的船只碰撞了。在船头操纵船篙的篙手,不断的向掌橹的橹手发出口令,岸的纤工也在喊着号子,橹工的汴河号子与纤工的汴河号子回响在空,市井俚语鄙话之声响彻河面,汴河内外显得一片繁忙。



    临水而建的码头,在汴河两岸也有不少。



    因为私粮入城,私人开辟了码头,专门为了运输粮食。这也算得是北宋的创举,官仓在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而商贾主导的粮食市场影响力却不断升。这都是因为官粮运输火耗实在太多了,十亭的粮食运到汴梁城起码要消耗一半。



    正常来说,两三成火耗已经顶天了。



    但是,宋朝的吏治腐败,下其手之下,火耗过多也可以理解了。



    也难怪私人粮商能活得这么滋润了,完全是官员给的机会啊!这些私粮一运到汴梁城郊外开始卸船,卸下后都将被运往粮商深巷里的私仓之。看似朝廷得了实利,因为省却了漕粮运输的火耗问题。但危机也随之而来,朝廷失去了对粮食价格的掌控,平常年间还好。但是到了灾年荒年,那乐子大发了。前一段时间,京师地震,汴梁城的粮食瞬间出现了波动。从一斗米一百二三十钱,瞬间飙升到斗米近两百钱。



    还好官仓还有粮食,前两年大宋也算是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好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飘依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依雨并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