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得这秀才掉书袋了,都哄笑起来,燥得那秀才满脸通红,说道:“莫欺少年穷,日后须叫你知晓,什么叫金榜题名时,跨马游街日!”



    “秀才,省些气力罢!如今世道都变了,武人都能赚大钱。手机端 m.别抱着圣贤书不放了。瞧瞧那些不读圣贤书的商贾,如那‘大桶张家’的小官人,不也是腰缠万贯?要俺说啊,你是假清高,若是放得下身段去赚钱,岂能输给那武人?”有人瞧不过眼了,奉劝这个秀才少说两句。确实,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头,能靠自己赚钱那都是本事。



    这个秀才涨红了脸,他确实没啥资本能秀得出来的,最后只能酸溜溜地说道:“不是一商贾么,大抵的傻了,才给武人这般多钱!”



    “大桶张家”小官人傻了这件事,已经成汴梁城的笑谈了。



    很多人一开始也认为这张小官人是傻了,有书不读,花大精力去种菜,甚至现在彻底从县学退学了。弄一份报纸,很多人都看着张小官人的笑话,准备拿瓜子看好戏,看官府封禁“京华报社”。



    可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是,张小官人的报纸火了,甚至还把和乐楼的李行首也推了一个高不可及的地位。甚至张小官人弄的香水,早已风靡了汴梁城。算是很多人不看好的蔬菜,据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渗透进汴梁城百姓的餐桌了。



    这样的一个商贾才,居然有人说他是傻了?估计说这话的人才是真的傻了,傻得都看不清事实。



    这些天张小官人在城郊大搞基建,花费数千贯的事,也惊动了不少“吃瓜群众”,准备看好戏呢!



    殊不知,已经有好部分醒悟过来的人,已经默默地关注着城郊的变动,甚至还有一些大商贾用商业探子去打听消息了。可见,张小官人并非是傻了,而是他做的事情没多少人能理解罢了。但是等你理解了,人家已经开始赚大钱了。



    听这秀才说张小官人是傻了,很多人摇了摇头,不再说话,谁知道那张小官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秀才见没人搭理他,也没人说张小官人的坏话,他也好生无趣。



    恰在此时,茶肆里走进了一个博君人,准备说书了。



    不消说,今天主讲还是《射雕英雄传》。不得不说,武侠小说的出现,给宋朝小说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白话也能写小说,而且写得这般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宋人是大呼过瘾。甚至很多宋人已经成了“雕迷”了,每天都有人去“京华报社”前面催更,这让主笔的曾瑾菡很是开心。



    最关键的是,《射雕英雄传》写的是平头百姓,不是官,也不是大人物,而是小人物升级,这代入感简直是爆棚了,怪不得宋人个个沉迷其。哪怕是一些大人物,也不例外,甚至从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而这《射雕英雄传》的横空出世,直接让一些靠着写小说的人恨得牙痒痒了。



    他们没想到,一个用白话写的小说,居然能火成这个样子,而且还能写得这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连载超过了十万字了。这样的篇幅还没到最高朝的部分,这岂不是要奔着几十万,甚至百万字去了?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些人恨死了《射雕英雄传》,甚至不少人大肆诋毁,说这是“糟粕”,败坏纲常,甚至还鼓动让官府去禁封它。然而,据小报消息称,当今官家都对《射雕英雄传》大肆好评,甚至每期不漏地看完了。这个情形下,谁敢封禁它?



    最高兴的要属“勤卷堂”的陈掌柜了,他都没想到帮着张正书完成了“活字印刷术”,培养了工匠后,居然会捞到《射雕英雄传》的雕版印刷权,单单是一卷《射雕英雄》,让陈掌柜赚得盆满钵满了。



    茶肆,这个秀才见这博君人说起了《射雕英雄传》,实在听不下去了,恨声说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圣贤之道是被这些铜臭商贾玷污了,什么武侠小说,该焚毁,永生禁绝!”



    他恨恨地出了茶肆,留下一溜儿哄笑的人:“哈哈哈,这秀才实在迂腐!”



    张正书也没想到,他弄出的这则招工公告会这么轰动。他原本也想着给武人好一点的待遇,提升一下武人的地位罢了。



    没想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仅仅两天过去,京华报社已经接待了不下千个武人了,这让张正书有点慽慽,皇城司也不得不征调了人手,帮忙着维持秩序。



    皇宫里,赵煦听闻此事的时候,则哑然笑道:“这小子,永远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惊喜,算了,不用管他……”



    有了赵煦的表态,张正书算是有惊无险了。要不然的话,大宋早有人禀报此事,甚至台谏官也被惊动起来了,张正书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被台谏官弹劾的商贾,只不过赵煦轻飘飘一句话怼了回去:“商贾招护院,乃是私人之事,干卿何事?”



    当王庆把此事告诉张正书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好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飘依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依雨并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