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风云录

    第八卷 纷乱时局

    第三章两军对垒战宁远

    第一节 黑云压城城欲摧

    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年),三月中旬,盛京。n>

    努尔哈赤下令将建奴的国都从赫图阿拉迁到盛京(沈阳)已经有数年之久了,在这几年间,努尔哈赤利用从辽东各地搜刮来的钱粮修筑了汗宫、八角殿(大政殿)、八旗亭(十王亭)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具有浓郁的胡族特色,和城内的巍峨、飘逸的汉家风格建筑相比起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如举行朝政和典礼的八角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八角即象征八旗。八旗亭分置八角殿东西两侧,代表八旗两翼十位固山执政王。此外,宫阙、太庙、衙署、学宫,及兴文教的孔庙、倡忠义的关帝庙、笼络蒙古的喇嘛庙实胜寺等也是一一建备。此时的盛京已经彻底从华夏的辽东重镇,堕落成了鞑虏入侵华夏的前沿阵地了!

    这一日,努尔哈赤在八角殿召集八旗旗主议事。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努尔哈赤已经将整个大金的兵力全部布置在了广宁一线,和祖大寿、袁崇焕、满贵等人进行对峙,但是一直没有发动进攻。

    这倒不是努尔哈赤不想趁着之前刘云威率军南下平乱的大好时机发难,实在是出于无奈。就在天启四年刘云威分兵两路南下山东、福建平乱的时候,整个辽东爆发了一场千年不遇的旱灾,使得整个辽东几乎是颗粒无收、赤地千里。而且在建奴那异常原始落后的统治方式之下,辽东百姓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自救,这更是加剧了这场天灾的威力,辽东各地的百姓几乎是整村、整乡的饿死,辽东大地便地白骨、家家戴孝,建奴的经济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濒临崩溃了。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天灾,努尔哈赤并没有想办法赈灾,而是立即下令八旗大军全部在广宁一线驻守,和明军展开长期对峙;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命令各旗在辽东各地进行征粮,将辽东百姓手中仅有的一点口粮都征收了上来充作军粮。就这样,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辽东各地的汉人就至少锐减了四成!

    对于努尔哈赤这一几乎是丧心病狂的举动,皇太极和代善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二人以为大金国既然要发展下去,既然想和大明展开长期的对战,那就必须要重用治下的汉人,否则的话光凭八旗勇士是无法持久的。努尔哈赤为了保证大军粮草不断而饿死治下百姓的举动,只会让大金迅速衰败下去,彻底丧失大金在辽东的民心!

    但是反对归反对,无论是皇太极还是代善,谁都没有胆子去劝阻努尔哈赤。因为此时已经六十七岁的努尔哈赤变得喜怒无常,而且性情变得十分暴躁,杀起人来根本就不分是谁,全凭着自己的心情而定!

    此时,皇太极看着一身明黄龙袍的努尔哈赤,心中暗道:“今年辽东的灾情好不容易转好了一些,正是我大金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时候,可是父汗却执意要在这个时候对明国开战?要知道,现在那刘云威已经是兵强马壮了,正求之不得父汗自己杀上去呢!唉!”

    努尔哈赤不知道此时一脸淡定的皇太极心中正想着什么,只是对众人大声说道:“此战,朕决定集中我大金的全部兵力,挥军二十五万绕过锦州城,直取宁远城!只要打下了宁远,我大金的铁骑就能直扣山海关!”

    阿敏像是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启禀大汗,我军绕过锦州的话,那城中的祖大寿会不会率军袭扰我军后路啊?大汗不得不防啊、”

    努尔哈赤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道:“此战我军出击重在迅速,要在明军有所准备之前攻占宁远城,兵临山海关!所以不能在锦州城下耽搁太长的时间,朕决定留下一直偏师牵制祖大寿所部即可。”

    阿敏闻言便不再说什么,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努尔哈赤给惹恼了,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

    见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了,努尔哈赤便准备宣布此次大战的方略。此时,努尔哈赤汇集在广宁一带的大军共有二十五万,其中建奴八旗共有十三万兵马(每旗一万五千人左右,两黄旗每旗两万人),征集起来的汉奸军共有八万人左右,科尔沁部派来的蒙古骑兵约有四万人。

    努尔哈赤顿了顿,大声说道:“三日之后,二十五万大军挥师南下,由副将鲍承先率领三万汉军围困锦州城,游击将军孙思克、副将佟养性率剩余汉军随朕南下。”

    佟养性、鲍承先、孙思克三人齐声领命。

    “大贝勒代善率领两红旗驻守广宁城,守卫大军后路;其余八旗旗主、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各率本部兵马随朕一同南下,攻打宁远城!”

    众人全都起身领命。

    此时,大殿之外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山海关,蓟辽督师府。

    刘云威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一封书信,脸色十分凝重。半饷之后,刘云威看向了在坐的袁明轩和程世勇,问道:“这个消息准确吗?”

    袁明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了身边的程世勇。自从程世勇跟随袁明轩从濠镜澳回来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皇明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皇明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