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鼎盛,日本更是被大明打得几乎亡国。可以说,万历帝的所作所为极好的巩固了汉家疆土。

    但是,万历帝执政后期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万历帝有严重的腿疾,常年深受病痛折磨)而荒于政事,又因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达三十年。也是因为这一点,万历帝被天下诟病了许久,但是众人只看到了万历帝不好的一面,可是扬国威于四海的万历三大征就是发生在万历帝不上朝的这三十年间,而且这三十年间大明风调雨顺、官府运转正常,这足以证明万历帝虽然不在上朝、荒于政事,但是国家依然牢牢握在了万历帝的手中。

    在万历帝安葬定陵之后,太子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皇帝位,年号泰昌。

    新皇登基之后,刘云威便率领五千龙骧铁骑返回了通州大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云威一直率兵驻扎在宣武门外,心中时刻揪着一根弦,生怕在国丧期间京畿出现动荡。万幸的是,直到泰昌帝登基之后,京师周边也没出现什么事情。

    回到通州大营的次日,刘云威便听闻将作司新出产了一批燧发鸟铳,数量达到了五百杆,高兴之余正要前往张家湾看一看,忽然接到了李林斌来访的消息。

    刘云威在几天之前还曾在宣武门外的军营见过李林斌,当时李林斌是和兵部尚书黄嘉善一同来视察大军的。怎么才几天的功夫,李林斌就又来了一趟通州,难道出了什么事情?

    只一会儿,李林斌便来到了刘云威帐中,刘云威笑着刚要说些客套话,却见李林斌愁眉不展、十分的憔悴,便改口问道:“李大人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李林斌叹了一口气,说道:“有件事情我憋在心里已经一个多月了,一直找不到人说一说,所以我便来找小将军了。”

    刘云威见状心中也是一沉,问道:“李大人,有什么事情尽管只说吧。”

    李林斌闻言便像是找到了宣泄的地方,将万历帝驾崩那天,见到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泰昌帝身体极度虚弱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最后,李林斌说道:“小将军,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刘云威听完之后也是面色严峻,说道:“李大人,我认为此事最好还是和黄尚书说一下,让黄尚书知会一下方阁老。要是当今陛下的身体真的如此不堪,那朝廷最好要有个心理准备啊。咱们大明已经经不起皇权频换更替的事情了,要知道,现在辽东那边可是有一头正等着吃人的恶狼啊!”

    李林斌闻言顿时醍醐灌顶,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说道:“我马上回去!”说完,也顾不上和刘云威告别,直接就跑了出去。

    只留下刘云威独自一人坐在帐中愁眉不展。

    万历四十八年(即泰昌元年)八月下旬,沈阳,辽东经略府。

    熊廷弼在接到万历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在第一时间便下令驻守辽东各地的官军开始备战,并且派出了大批的夜不收,深入建奴境内打探消息。

    没过多久,熊廷弼就接到了夜不收传回来的消息:建奴正在囤积粮草、调集兵马,近期之内应该会有大的举动。

    熊廷弼大为焦急,当即给朝廷上书索要援兵及钱粮。但是兵部征调援兵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派出援兵赴辽,只是回复熊廷弼严守城池、密切监视建奴的动向。而内阁方面更是对熊廷弼的奏折视而不见,方从哲更是以“尚无确切消息,辽东大军谨守城池便可”之语搪塞。

    熊廷弼接到回复之后大怒不已,直接上书弹劾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怠政;而方从哲和黄嘉善由于专心忙于万历帝的后事、泰昌帝的登基大礼,早就忙得焦头烂额了,眼看新皇终于登基了,刚喘了口气便被熊廷弼参了一本,二人心中顿时满是怒火,便联起手反过来弹劾熊廷弼“空费钱粮、久战无功”。一时之间,三人相互弹劾的奏折堆满了泰昌帝的书案。

    不过很快的,方从哲和黄嘉善便顾不上理会熊廷弼了,因为就在三人相互弹劾的时候,泰昌帝突然病倒了。

章节目录

皇明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皇明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