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作者是“莫文”,都是介绍各地物产的。他翻了第一篇看,却是介绍北京烤鸭的,既有历史典故,又有产地产量,文字都是大白话,若从文采去讲,当真是半点文采也无,但这样毫无文采的文章,只要粗粗识字,便可以看懂。

    甚至读书人最头痛的断句,在《异域见闻》之中也以标点句逗为之预断!

    “青青你倒做得精细。”有聪明的女子隐约觉得,青青编这个《异域见闻》另有深意,但一时之间还想不到,因此只能仍在销量上纠缠:“只是这篇东西……真卖得动么,文人士子,怕是对他没有什么兴趣,你说长江南北识字人多些,可放在全大明呢?”

    “全大明十五岁以上男子识字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五。”青青笑眯眯地道:“总数大约是五百万,而市面上专门给他们看的书,实在太少!

    “小弟,你这拿来的是……”

    李芬芳看着这书,有些惊讶,如今生活不宽裕,买书……这种事情,在她记忆中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姐姐这是在惯常买酒的铺子里看到的,他那铺子如今还兼卖书,这书印得漂亮,我便带了回来。”

    “这书……得花不少钱吧?”抓着手中的书,嗅到一股异样的墨香气息,李芬芳微微恍惚了一下,然后生计的困窘让她回到现实,她细声细气地道:“小妹,给广利支书钱……”

    她身边小妹嘟着嘴站起身,李广利慌忙摆手:“姐,不要钱,这书是送的,不要钱!”

    “送的?”李芬芳愣了一下,又看了看书的封面,上好的宣纸制成的封面,印着“异域见闻”四个大字,还配有版画。那画李芬芳认得,当初家道尚未败落之时,她曾见父亲临摹过:“这是《清明上河图》啊……”

    “正是送的,那杂铺掌柜说了,咱们常去买酒,故此送了一册与我们。”

    李芬芳还没说话,小妹顿时喜笑颜开地道:“那掌柜当真是好人……这书真好看。”

    “要钱的就不好看,不要钱的就好看,你啊,倒成了一个小财迷了。”李芬芳轻轻拧了她一把。

    “那是自然的,咱们姐弟三个,就靠着这小酒馆过活,若不省着点儿,二哥拿什么读书,我们总不能喝西北风?”

    小妹倒是快人快语,一张嘴噼噼叭叭的,李芬芳浅浅一笑,不置可否,李广利缩了一下脖子,嘴里嘟囔着:“我就说不去读书在家帮忙的吗!”只是李芬芳一瞪眼,李广利便不敢再说下去。

    李芬芳翻开《异域见闻》,看到第一部分是“各地风物”,看到北京烤鸭,旁边也凑过一个脑袋的小妹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当初父亲在任上时,自己经常吃烤鸭,只觉得一股烟熏味不是特别喜欢,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怎么老往外冒口水啊,可怜这个最小的妹妹,恐怕不记得烤鸭是什么味道的了。

    《异域见闻》第二部分是逸闻轶事,首篇写的正是红毛洋人,两千余字,将这些红毛洋人怎么从老家来到这里从头至尾叙述了一遍,只在最后之时,点评了一下,说“万里之外亦有文明,不可坐井观天也”。

    次篇则是混合养殖之法,这一篇中说了如何用牛粪养蚯蚓再以蚯蚓喂鸡,然后再用鸡粪喂鱼,水中淤泥养田之术,整个过程极从养蚯蚓开始一直到淤泥肥田为止,都记载得极为详尽。李芬芳看了之后心中猛的一动,这对于家中有田之人倒是一个好的门路!

    只是自己姐弟三人只有之间小店,想学这书中之法也没有个地方,想起自己的身世李芬芳坐在那里默默哀伤。

    “姐,这书如何?”看见姐姐心情不好,李广利故意开口说道。

    “此书不错,若是书中所言非虚,编书之人,倒是立一大功德。”李芬芳轻声细语。

    她又向下看去,书的第三部分则是“域外游记”,通篇是大白话,说的是泰西诸国的风土人情,说到大明的丝绸、瓷器,一至泰西,其价格甚至可能翻上数倍乃至数十倍,李芬芳顿时眼前一亮。

    但旋即她目光又转为黯然,往泰西贸易,且不说远渡重洋旅途艰难,就是其所需要的本金,远不是他们一家能承担的。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别院志异”,在其编按中说是连载一本小说,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做《蜀山传》。

    “本书纯属虚构,万勿模仿!”想到编按里这样介绍,李芬芳笑着便又往下看去。

    《蜀山传》是王枫前世看的第一本仙侠小说,也可以说这本说是所有仙侠小说的开山之祖,是王枫练字是记下的第一本教材之外的书,因为此书适合大众阅读,所以拿来当作异域奇闻第一篇连载小说,当然,很多地方有些犯忌讳,青青便以生花妙笔,将这地方改动一番。这书对于李芬芳一女子还好,吸引力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于李广利这个少年来说可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当翻到最后一页时,这故事到了最精彩处却嘎然而止,最后一排写着一行小字“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期分解”。

    若是后世读者,见到此句必定要破口大骂“太监”、“烂尾”、“进宫”之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水煮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枫红天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枫红天下并收藏温水煮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