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为了华夏的利益!”李自成向椅背上一靠,微微眯缝双目,将早已思索国的思路,在大脑中过了一遍。
华夏对外征伐和扩张,首先是解决自身的安危。
就像北疆,即便原先不是大明的奴儿干都司,华夏也不会停止征伐,如果不能将北方的土地逐渐征服过来,然后汉化,北方好战的游牧民族,永远是悬挂在华夏头顶的一柄利剑!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史,击败游牧民族的皇帝和将军,就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可惜,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中央之国从来未能从战略上消除北方的边患。
最成功的大汉王朝,最终只是让匈奴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但并没有破坏、消除滋生游牧民族的土壤。
华夏来了,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应该比先人看得更远……
其次是为了战略要地。
台湾、琉球是东出太平洋的水道要冲,华夏的命脉;缅甸是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方便华夏融入大航海时代。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大唐和大明,都曾为印度洋的出海口努力过,大唐走的是西域,然后南下,大小勃列,吐火罗,距离出海口已是近在咫尺,差一点就成功了;大明在云南南部,大量建立宣慰司,或许已经打通了印度洋的通道,可惜没有后续的经济利益做支撑,最终还是放弃了……
华夏站在大明的肩膀上,向前发展一步,重新整合了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最终将缅甸省纳入国土,实现了中央之国数千年的夙愿。
大明对中央之国最大的贡献,不是“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土”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而是大明初步征服和汉化了云南,沐氏守护云南数百年,力保云南大部分国土不失,当初授予沐天波伯爵,于此应该有极大的关系……
有云南省及附属的宣慰司做依托,华夏才能轻松突破印度洋出海口。
第三,收复前朝列代故地。
华夏周边,新朝总是开拓发展,但每个朝代的末期,又被迫弃土、退让,在这个过程中,汉人逐渐向周围扩张,为华夏的征伐、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华夏繁荣昌盛,周边归属华夏,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琉球,华夏尚未开发,琉球王尚贤,却是主动来投……
李自成收回思绪,淡淡一笑,“但暹罗与东吁不同,暹罗一直与大明修好,从来没有攻击大明(华夏);而且,在历史上,暹罗从来只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不是直接的属地,与朝#鲜、安南亦是不同。”
南居益心中一动,皇上如此说,是否盯着朝#鲜、安南?
华夏立国时间太短,尚不及对安南采取措施,可是朝#鲜……皇上当初为何没有趁机征伐?是皇上看不上朝#鲜,还是征伐的土地太多,顾不上朝#鲜这个弹丸之地?
如果是无暇顾及朝#鲜,在歼灭平壤的鞑子之后,华夏就不该与朝#鲜结盟,任其自生自灭,等到朝#鲜国内出现变故,华夏恰好腾出手来……
《亚盟》?
南居益默默念叨着,心中忽地一动:华夏与朝#鲜结盟,要掌控朝#鲜国外交、国防、通商等大事还好理解,为何要求朝#鲜国推广、使用汉语?并且和华夏一样,都要信奉天主教……
让暹罗加入《亚盟》,先让暹罗与华夏建立直接、友好的国家关系,以后看形势的发展再说,华夏帮助暹罗驱赶西洋人,已经站在道义上的制高点,争取了暹罗的民心。
可以看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同语、同教,下一步是不是皇上所说的水到渠成?
南居益越想越怕,不,是越想越兴奋,皇上的心思,臣子们永远猜不透……
扎伦回暹罗的时候,李自成除了派出外交官,还让吴二毛的无影战队随行,相时而动。
牛金星回到昆明时,李自成立即召见,问明实兑府的现状,让他休息一个晚上,次日便出关,去关外协调第三营、虎骑兵、狼骑兵、鹰骑兵,还有西北的第一营和第七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拓北团纳入进去。
是否攻打漠北,李自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他让牛金星去往关外,根据战场的形势再做出决定。
不过,李自成告诉牛金星,漠北三部中,最东部的车臣汗部落,内部有华夏的人,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联络天命军……
牛金星去关外,李自成便不再关心关外的事,以牛金星与李信在军事上的才能,对付漠北蒙古三部,有些大材小用了,李信有战场谋略,牛金星有大局观,漠北蒙古人口不多,实力并不强,唯一的悬念,是能否找到漠北各部主力决战……
这一日,李自成正在南城外考察云津市坊的建设进度,四条环形大道均已完工,宽敞、平坦、开阔,让人从心底由衷生出几分敬意。
南环金碧路、西环三市路,正在修建两层的商铺,因为预定的商户有限,先期各修建三套,这六幢商铺完工,云津市坊就要开业了。
李自成想着,自己要不要买下一幢商铺,将顺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对外征伐和扩张,首先是解决自身的安危。
就像北疆,即便原先不是大明的奴儿干都司,华夏也不会停止征伐,如果不能将北方的土地逐渐征服过来,然后汉化,北方好战的游牧民族,永远是悬挂在华夏头顶的一柄利剑!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史,击败游牧民族的皇帝和将军,就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可惜,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中央之国从来未能从战略上消除北方的边患。
最成功的大汉王朝,最终只是让匈奴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但并没有破坏、消除滋生游牧民族的土壤。
华夏来了,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应该比先人看得更远……
其次是为了战略要地。
台湾、琉球是东出太平洋的水道要冲,华夏的命脉;缅甸是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方便华夏融入大航海时代。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大唐和大明,都曾为印度洋的出海口努力过,大唐走的是西域,然后南下,大小勃列,吐火罗,距离出海口已是近在咫尺,差一点就成功了;大明在云南南部,大量建立宣慰司,或许已经打通了印度洋的通道,可惜没有后续的经济利益做支撑,最终还是放弃了……
华夏站在大明的肩膀上,向前发展一步,重新整合了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最终将缅甸省纳入国土,实现了中央之国数千年的夙愿。
大明对中央之国最大的贡献,不是“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土”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而是大明初步征服和汉化了云南,沐氏守护云南数百年,力保云南大部分国土不失,当初授予沐天波伯爵,于此应该有极大的关系……
有云南省及附属的宣慰司做依托,华夏才能轻松突破印度洋出海口。
第三,收复前朝列代故地。
华夏周边,新朝总是开拓发展,但每个朝代的末期,又被迫弃土、退让,在这个过程中,汉人逐渐向周围扩张,为华夏的征伐、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华夏繁荣昌盛,周边归属华夏,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琉球,华夏尚未开发,琉球王尚贤,却是主动来投……
李自成收回思绪,淡淡一笑,“但暹罗与东吁不同,暹罗一直与大明修好,从来没有攻击大明(华夏);而且,在历史上,暹罗从来只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不是直接的属地,与朝#鲜、安南亦是不同。”
南居益心中一动,皇上如此说,是否盯着朝#鲜、安南?
华夏立国时间太短,尚不及对安南采取措施,可是朝#鲜……皇上当初为何没有趁机征伐?是皇上看不上朝#鲜,还是征伐的土地太多,顾不上朝#鲜这个弹丸之地?
如果是无暇顾及朝#鲜,在歼灭平壤的鞑子之后,华夏就不该与朝#鲜结盟,任其自生自灭,等到朝#鲜国内出现变故,华夏恰好腾出手来……
《亚盟》?
南居益默默念叨着,心中忽地一动:华夏与朝#鲜结盟,要掌控朝#鲜国外交、国防、通商等大事还好理解,为何要求朝#鲜国推广、使用汉语?并且和华夏一样,都要信奉天主教……
让暹罗加入《亚盟》,先让暹罗与华夏建立直接、友好的国家关系,以后看形势的发展再说,华夏帮助暹罗驱赶西洋人,已经站在道义上的制高点,争取了暹罗的民心。
可以看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同语、同教,下一步是不是皇上所说的水到渠成?
南居益越想越怕,不,是越想越兴奋,皇上的心思,臣子们永远猜不透……
扎伦回暹罗的时候,李自成除了派出外交官,还让吴二毛的无影战队随行,相时而动。
牛金星回到昆明时,李自成立即召见,问明实兑府的现状,让他休息一个晚上,次日便出关,去关外协调第三营、虎骑兵、狼骑兵、鹰骑兵,还有西北的第一营和第七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拓北团纳入进去。
是否攻打漠北,李自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他让牛金星去往关外,根据战场的形势再做出决定。
不过,李自成告诉牛金星,漠北三部中,最东部的车臣汗部落,内部有华夏的人,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联络天命军……
牛金星去关外,李自成便不再关心关外的事,以牛金星与李信在军事上的才能,对付漠北蒙古三部,有些大材小用了,李信有战场谋略,牛金星有大局观,漠北蒙古人口不多,实力并不强,唯一的悬念,是能否找到漠北各部主力决战……
这一日,李自成正在南城外考察云津市坊的建设进度,四条环形大道均已完工,宽敞、平坦、开阔,让人从心底由衷生出几分敬意。
南环金碧路、西环三市路,正在修建两层的商铺,因为预定的商户有限,先期各修建三套,这六幢商铺完工,云津市坊就要开业了。
李自成想着,自己要不要买下一幢商铺,将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