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算是敲开周边各州大门的撬棍了!

    虽然李从燕的经济扩张计划并没有受到李偲初等人搅局的影响,但是随着这次事件的结束,李偲初和魏从荣几人再度没了消息,如同蒸发了一般,任凭李木带人如何寻找,也依然不见踪影。这个结果让李从燕心中隐约有些不安,不过眼下事务繁杂,也只好暂时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却是风云突变。

    后唐两川统帅石敬瑭因对两川作战不利,擅自率领大军后退,引得皇帝李嗣源大怒。

    李嗣源先后下了两道诏令斥责石敬瑭,命其稳定战线,如再后撤,必将严惩不贷。

    皇宫内,李嗣源忧心忡忡的看着天际,如今安重诲既死,朝中大臣没了安重诲的压制,开始重新洗牌,纷纷投靠在诸个皇子门下,这是李嗣源不愿意看到了。

    朝中局面开始迅速朝着立储之争的方向演变,一想到自己的几个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刀兵相见,李嗣源的心中便涌起一阵悲凉,原本就旧病未愈的身体更加沉重。

    “来人!”

    一名宦官应声赶来,叉手道:“圣人!”

    “传冯道,朕要拟招!”

    “喏!”

    不多时,冯道急匆匆的赶到宫内,刚刚行礼起身,便听李嗣源说道:“你立即拟招!”

    “喏!”

    “升李从珂为左卫大将军,命其三日之内返回西京驻守。”

    冯道微微一愣,而后便低头写了起来,很快便拟好了一份诏令。

    “启奏圣人,以臣之见,此番大皇子定能奉诏出京。只是大皇子出京之后,尚在朝中的诸位皇子怎么办?”

    李嗣源微微皱眉,用手揉了揉太阳穴,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

    冯道的意思很简单,一旦李从珂出京,尚在洛阳的李从璋、李从厚等人便会趁机拉拢朝臣,朝局也会发生剧烈的动荡,这对于两川战事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爱卿有何建议?”

    冯道一时之间也没有太好的主意,便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建议。

    李嗣源见状有些不满,说道:“爱卿向来足智多谋,为何今日没有良策?”

    “启奏圣人,此事重大,臣需要时间谨慎思虑一下,不敢仓促上奏!”

    李嗣源摇了摇头,感叹道:“如果朕的这几个儿子都如李从燕一般让朕省心,都对权柄没有那么执着,朕也就可以安心于外,不必如此焦虑了!”

    冯道不敢多言,只是低头不语。

    突然,李嗣源像是下定决心,缓缓的站了起来,说道:“依我看,不如将洛阳城内的几个皇子全部外放,如同李从燕一般,全都到地方上任职!”

    “圣人万万不可!”

    冯道可是吓了一跳,此时也顾不上中庸之道,叉手说道:“圣人忘了汉末实权地方刺史之祸了吗?”

    冯道说的是东汉末年为了剿灭黄巾起义,朝廷大肆给地方刺史增加权柄,造成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

    此话一出,李嗣源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眼睛死死盯着冯道,显然心中非常不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到底要怎么做!”

    李嗣源将手边的杯子直接摔在地上,大声说道:“留他们几个在洛阳,迟早要将朝局搅坏,两川战事怎么办?不管如何,今日必须拿出一个办法来!”

    冯道见状默然,纵然知道李嗣源的办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自己又想不出替代的办法来,也只能漠然以对。

    李嗣源见状似乎有些累了,坐下来挥了挥手,说道:“好了,拟招吧!”

    “喏!”

    次日,皇帝李嗣源一连颁下数道诏令,先是册封李从珂为左卫大将军,命其立即返回西京驻守。

    同时,皇帝李嗣源下诏册封朝中诸皇子,任命皇子李从厚为宣武军节度使,出镇汴州;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出镇河中;任命李从荣为河东节度使,出镇河东。

    在皇帝李嗣源的诏令中,以诸皇子出镇各地节度使稳定地方,朝中大臣闻讯大惊,纷纷偃旗息鼓,不再复之前的乱象。

    李从珂眼见安重诲一党已经覆灭,其余几个皇子又被皇帝李嗣源外放地方为节度使,朝中已经没有能够威胁自己的存在,于是欣然奉诏赴任。

    不过皇帝李嗣源此举虽然暂时稳定了朝中局势,但是却让天下节度使为之震动。

    当这个消息传到登州的时候,李从燕也大惊失色:“如此,大乱将至!”

章节目录

新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庄不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二并收藏新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