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茶,宋代最著名之茶!

    有着“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

    即便是在陆雨原本所在的世界,龙凤茶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亦是能够让现代人瞠目结舌。

    甚至不必从采、拣、蒸、榨到研、造、焙、藏的大致程序有多繁琐。淡淡是团茶上龙凤纹饰的精巧细致,便令人叹为观止。

    用古人的形容便是“龙腾凤翔,栩栩如生”!

    而且这种茶的产量亦是极少,将龙凤茶带向巅峰的宋时茶人蔡襄,便是著名的“小龙团”创造者。

    他所制作的“小龙团”不仅在制作上巧夺天工,而且产量极少,第一年制作的时候甚至只造出了十斤。

    当时朝野官员权贵皆说“黄金易得,而其茶不可得。”

    以至于当时宋仁宗皇帝赵祯对小龙团极为珍爱,即便是当朝宰相也从不轻易赏赐。

    唯有在每天的祭天大礼之时,才破例拿出一饼赏赐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

    而这两府的大臣都各有四位,可皇帝却只赏一饼,八位大臣便只好将这一饼茶一分为八,每人一份。

    这八个人将这一小块茶带回家之后自然视若珍宝,别说品饮了,寻常人就算想见都见不到,唯有家中来了尊贵的客人之时才会拿出来欣赏一下,甚至比传家之宝还要珍视。

    根据陆雨曾经所得过的史料看来,当时朝野上下唯有大文豪欧阳修曾有幸得到了一饼完整的小龙团茶。

    就连欧阳修这种在朝二十余年的一代名臣,也仅仅能得到一饼茶的赏赐,可见得到这种茶的难度了。

    所以在古墓中发现这样一块小龙团根本不足为奇,至于李燕依的那些问题,一旦若是读到了这些完整的史料之后,亦是可迎刃而解了。

    而这些事情亦非陆雨凭空杜撰所得。

    欧阳修在为蔡襄所著的茶书《龙茶录》题写《后序》之时,便清楚的将彼时龙团茶的情况写了出来。

    乃至后来,两宋消亡,蛮夷涂炭中华。

    龙凤之茶渐渐失去了其欣赏者,亦是逐渐走向销声匿迹。

    明代洪武年间,重新恢复中华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因此茶做工繁琐难以复制,更因喜好条形散茶,便下诏罢造龙团。

    从那之后,龙凤茶便绝迹于历史长河之中。

    陆雨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清楚,想要重新复制制造出这种龙团茶,比之寻找到其真正的历史依据要难上百倍千倍!

    即便在原本的世界,龙凤茶的制造工艺都已经失传,只能够通过历史的记录来不断摸索慢慢恢复。更遑论这个连历史记录都没有的世界?!

    如此看来,华夏茶联这次的题目似乎并没有将难度混淆。

    与寻找和论证白茶相比,论证与制作龙凤茶显然更加困难得多。

    即便是陆雨自己,也根本没有把握将龙凤茶重新作出……至少在短时间内,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过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在场的新晋茶人之中亦是有不少人都已经开始准备选择这道题目。

    就连卞良吉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喃喃道:“这题目不错,有挑战性!我喜欢!”

    陆雨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准备选这道题?”

    卞良吉点头道:“为什么不呢?我可是对这次晋级赛抱着必胜的信念来的,既然必然要选那当然就要选难度大的了!不过我这个人也知足,直接跳到二级茶人的事就不想了,但三级茶人必须要拼一下。”

    陆雨闻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道:“我倒是建议你选择第一道题目,至少那个还有机会完成。”

    卞良吉一怔:“你的意思是我做不好这道三级茶人的题目?!”

    此时于洋已经再次走到了众人前方,陆雨用手在嘴边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道:“等一会儿再说,先听听第三道题目是什么。”

    ……

    待到会议室内安静下来之后。

    于洋微笑道:“经过刚才李大师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成为三级茶人的条件……在这里我还要多说一句,本次茶人的晋级考评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道题目。”

    “这两道题目只是由我们华夏茶人联合会所提供给大家的一个选择,大家若是有其它的方式能够确切的论证华夏茶的历史,并在组委会专家组的一致评定认可之后,也可以获得晋级的资格!”

    说着他的目光似有意般瞟向了坐在后排的易兰。

    而易兰亦是向他礼貌的报以一笑,两人的目光便交错而过。

    注意到了这一点的陆雨顿时明白,在这一次所有的新晋茶人之中,能够有机会拿出华夏茶在历史上存在的证据的,恐怕也只有易兰这个崂山道茶的传承者了!

    也正因为如此,华夏茶人联合会才会将考题的范围扩大,只要能够拿出证据证明华夏茶在历史上存在,那么就可以晋级!

    可以说这是一个专门为易兰所准备的规则。

    但之前陆雨便和卞良吉分析过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神级茶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闲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闲檀并收藏神级茶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