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作的音乐作品,特别好听,也受观众喜欢的,也是特别容易惹人嫉妒的。”
秦放歌笑着说他这什么类型和风格音乐都在做,“很容易就让大家误会,好像我已经忽略了其中的界限,什么都往好听靠。但只要真正喜欢我作品的观众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就可以完全忽略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批评,也不差这些。”
他自己做音乐的,当然知道,容易让人觉得“好听”的音乐应当有这些特征:旋律动人、节奏鲜明、能引发人比较明显的情绪(开心、忧伤、惆怅、振奋、激动、欢喜)等等。其中最后一点是前两点组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在这方面,秦放歌也是个中好手。
就像他创作的流行歌曲一样,也有大家所喜欢的,骑马舞火星神曲这样的作品,就满足了这些特征。但这样音乐,洗脑一阵,听得多了之后,大家又觉得太“俗”。
于是一些小众的民谣,开始受欢迎了,秦放歌自己的歌曲中,也完全可以找得出来,《故乡》,《蓝莲花》等等都可以算得上。这些歌曲旋律动人,能明显引发人惆怅忧伤的情绪,但节奏不算鲜明,比较舒缓,甚至是会比较散。
另一些人喜欢摇滚,摇滚的特点是节奏鲜明,但是,旋律感又不强了。你可以用摇头晃脑和打拍子来表示一段摇滚,但是基本见过谁用哼一段旋律的方式来表示摇滚?所以,到这个小众阶段,旋律和节奏必舍其一。
而两者都鲜明,就很容易被记住,很容易被记住的,却很容易成为口水歌,也同样是会被不少人所唾弃的。
秦放歌也完全没想过一首曲子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客气的说,他自己觉得好就是好了!其实根本也就不需要经过其他人的评判,而且,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基本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说回古琴,特别是古琴曲,基本都是属于没有鲜明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不那么好听,也需要门槛。
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古琴的音色。像是小提琴、钢琴,天然音色美,所以喜欢它们的就比喜欢管乐的多。而音色易发出清脆高亮之音者,容易受大众欢迎。古琴的音色是中低音偏多的,因此不如古筝琵琶受大众欢迎。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古琴就相当于一个基本上只有中低音的女歌手,注定会被比高音女歌手小众。但是古琴的音色是“正常”的,而且它的中低音是完美、干净、圆融的,这也是古琴最难得的一个地方,因为往往中低音可以沙哑、可以磁性,但是很难做到圆润、甜美、清静。只是这种音色是要细品的,而且很可能毁于录音技术,所以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往往就被淘汰掉了。
现代音乐中,还有一个同样难听到爆炸,但喜欢的人却是爱得要死的“死亡金属”,它在这个维度完败,因为音色“难听”。但死亡金属在另一个维度完胜,那就是“能激发人的强烈情绪”,这似乎也是死亡金属最值得一提的优点,还是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不喜欢的,觉得喜欢这样难听音乐的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脑子有病。
古琴在这一点上,是逆时代潮流的。
比如在鲜艳的唐代就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诗句。因为古琴的意趣是“中正平和”、“养心”。如果说死亡金属可以激发听众“愤怒”、“狂躁”、“刺激”、“兴奋”这些情绪的话,那么古琴,由于其低音、由于其舒缓,能激发的只是,“宁静”、“淡淡惆怅”(而且这种淡要比流行歌曲的惆怅淡十倍)、“隐忧”、“豁达”等等情绪。
这种情绪对于很多听众来说,不算是一种情绪。因为可能有些人的生活原本是很枯淡无味,没有波澜的。那么这种音乐于他而言,无法形成反差,因此不觉稀罕。有些人就是想要给自己提提精神,那么这种“淡然豁达”对于他听来就是一种催眠。
喜欢古琴的人,也未必都是内心平静,可能恰恰是因为不太平静。但若仔细听,古琴曲结构是严谨的,很有章法的。只要听进去,其实古琴曲一样有主旋律,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但是主旋律的曲调往往并不大众化,第一次绝对难以抓住,要听多次之后才能抓住,抓住了之后,就可以产生共鸣了。
当主旋律的变奏出现时,你便能身心一同感受,当高潮出现,也会非常激动。
不说秦放歌所创作的那些被很多传统民乐人视为异端的新民乐作品,都是特别讨好人耳朵和眼球的。
传统音乐中的《潇湘水云》,就是特别好听、特别精彩的一首曲子。作曲者满满都是智慧和情感,但如果能听到了这一层,古琴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中正平和。
其他的像是《汉宫秋月》、《忆故人》都是断肠之声、《阳关三叠》异常悲凉、《平沙落雁》秋意阵阵。特别欢快愉悦的古琴曲,当真是少之又少,仿佛是因为古琴曲的语境和中国诗词、文人画太像,整体的审美意趣就以含蓄、寂寞、惆怅为美的结果。
林宝卿和秦放歌这样的年轻人,对传统并没有那么多顽固的观念。当然,像《平沙落雁》《汉宫秋月》等等这样的传统古琴曲,两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演奏上,也都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放歌笑着说他这什么类型和风格音乐都在做,“很容易就让大家误会,好像我已经忽略了其中的界限,什么都往好听靠。但只要真正喜欢我作品的观众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就可以完全忽略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批评,也不差这些。”
他自己做音乐的,当然知道,容易让人觉得“好听”的音乐应当有这些特征:旋律动人、节奏鲜明、能引发人比较明显的情绪(开心、忧伤、惆怅、振奋、激动、欢喜)等等。其中最后一点是前两点组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在这方面,秦放歌也是个中好手。
就像他创作的流行歌曲一样,也有大家所喜欢的,骑马舞火星神曲这样的作品,就满足了这些特征。但这样音乐,洗脑一阵,听得多了之后,大家又觉得太“俗”。
于是一些小众的民谣,开始受欢迎了,秦放歌自己的歌曲中,也完全可以找得出来,《故乡》,《蓝莲花》等等都可以算得上。这些歌曲旋律动人,能明显引发人惆怅忧伤的情绪,但节奏不算鲜明,比较舒缓,甚至是会比较散。
另一些人喜欢摇滚,摇滚的特点是节奏鲜明,但是,旋律感又不强了。你可以用摇头晃脑和打拍子来表示一段摇滚,但是基本见过谁用哼一段旋律的方式来表示摇滚?所以,到这个小众阶段,旋律和节奏必舍其一。
而两者都鲜明,就很容易被记住,很容易被记住的,却很容易成为口水歌,也同样是会被不少人所唾弃的。
秦放歌也完全没想过一首曲子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客气的说,他自己觉得好就是好了!其实根本也就不需要经过其他人的评判,而且,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基本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说回古琴,特别是古琴曲,基本都是属于没有鲜明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不那么好听,也需要门槛。
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古琴的音色。像是小提琴、钢琴,天然音色美,所以喜欢它们的就比喜欢管乐的多。而音色易发出清脆高亮之音者,容易受大众欢迎。古琴的音色是中低音偏多的,因此不如古筝琵琶受大众欢迎。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古琴就相当于一个基本上只有中低音的女歌手,注定会被比高音女歌手小众。但是古琴的音色是“正常”的,而且它的中低音是完美、干净、圆融的,这也是古琴最难得的一个地方,因为往往中低音可以沙哑、可以磁性,但是很难做到圆润、甜美、清静。只是这种音色是要细品的,而且很可能毁于录音技术,所以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往往就被淘汰掉了。
现代音乐中,还有一个同样难听到爆炸,但喜欢的人却是爱得要死的“死亡金属”,它在这个维度完败,因为音色“难听”。但死亡金属在另一个维度完胜,那就是“能激发人的强烈情绪”,这似乎也是死亡金属最值得一提的优点,还是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不喜欢的,觉得喜欢这样难听音乐的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脑子有病。
古琴在这一点上,是逆时代潮流的。
比如在鲜艳的唐代就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诗句。因为古琴的意趣是“中正平和”、“养心”。如果说死亡金属可以激发听众“愤怒”、“狂躁”、“刺激”、“兴奋”这些情绪的话,那么古琴,由于其低音、由于其舒缓,能激发的只是,“宁静”、“淡淡惆怅”(而且这种淡要比流行歌曲的惆怅淡十倍)、“隐忧”、“豁达”等等情绪。
这种情绪对于很多听众来说,不算是一种情绪。因为可能有些人的生活原本是很枯淡无味,没有波澜的。那么这种音乐于他而言,无法形成反差,因此不觉稀罕。有些人就是想要给自己提提精神,那么这种“淡然豁达”对于他听来就是一种催眠。
喜欢古琴的人,也未必都是内心平静,可能恰恰是因为不太平静。但若仔细听,古琴曲结构是严谨的,很有章法的。只要听进去,其实古琴曲一样有主旋律,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但是主旋律的曲调往往并不大众化,第一次绝对难以抓住,要听多次之后才能抓住,抓住了之后,就可以产生共鸣了。
当主旋律的变奏出现时,你便能身心一同感受,当高潮出现,也会非常激动。
不说秦放歌所创作的那些被很多传统民乐人视为异端的新民乐作品,都是特别讨好人耳朵和眼球的。
传统音乐中的《潇湘水云》,就是特别好听、特别精彩的一首曲子。作曲者满满都是智慧和情感,但如果能听到了这一层,古琴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中正平和。
其他的像是《汉宫秋月》、《忆故人》都是断肠之声、《阳关三叠》异常悲凉、《平沙落雁》秋意阵阵。特别欢快愉悦的古琴曲,当真是少之又少,仿佛是因为古琴曲的语境和中国诗词、文人画太像,整体的审美意趣就以含蓄、寂寞、惆怅为美的结果。
林宝卿和秦放歌这样的年轻人,对传统并没有那么多顽固的观念。当然,像《平沙落雁》《汉宫秋月》等等这样的传统古琴曲,两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演奏上,也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