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去;要是想听,也好办,跟他们一块上火车站买票,也上云南吧”  嘿不像话  所以说,戏曲表演、曲艺表演必须有它的虚拟性。但是,有一种艺术形式却强调了它的真实性,这就是话剧。

    中国城市出版社第二部分

    北京话剧2

    作者:郭德纲  北京的话剧,大约得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沦陷时北京话剧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当时话剧还没有形成职业,是靠热爱话剧艺术,并把它当作终身为之奋斗的事来而献身的青年们,满腔热忱地推动着话剧的多次演出,为使北京同胞观赏自己的戏剧而努力。  1938年夏天,由蔡方、马进等从事话剧的青年率先在北京成立了业余话剧团体,定名为“北京剧社”,为活跃北京话剧活动奠定了基础。  北京剧社于7月23日公演干吗,标志着话剧活动的。剧社的社员是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和一般职业青年,都是热爱话剧的年轻人。  北京剧社自1938年成立至1945年停止活动的七年间共演出干吗、雷雨、日出、原野、茶花女、北京人等剧目,当时,聚集了许多有志话剧事业的青年,如石挥、马进、杨师香、侯景夫、陈光、舒润华等许多人。除谢世的以外,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许多人仍坚持在戏剧和电影阵地上继续贡献自己晚年的精力。  北京剧社成立之后,有的学校也成立了话剧团,如育英剧团、晨钟剧社等等。由于租赁剧场困难,他们主要在学校演出,对社会上没有多大影响。  北京剧社的每个剧目都精雕细刻,决不轻率演出,所以公演机会不多,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愿望,因此,顾嘉思、范映、陈光等酝酿再成立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打破北京剧社孤军奋战的局面。1941年11月16日成立了四一剧社,宗旨主要是“推进话剧运动,谋多次的上演”。剧社成立后在北京饭店首次演出了曹禺的北京人。观者如潮,没有座位了,最后的一位观众借来一百多把折叠椅,满足了观众的愿望。  1943年,四一剧社与仙宫电影院签订了长期公演话剧的合同,企望由此把业余改变为职业化剧团。天公不作美,第一场演日出正赶上大暴雨,剧场停电,仅有的二十多位观众不肯退票,就用蜡烛演出。之后阴云密布半个

    ...  

章节目录

郭德纲话说北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郭德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德纲并收藏郭德纲话说北京最新章节